“短命建筑”如何才能不短命?
短命建筑”為何短命?“短命建筑”呼喚的是長期規劃思路,F在有消息稱,我國“短命建筑”大量存在。未來我國“短命建筑”能少出現或不出現,這才符合我國發展的主要方向。當下“一屆領導一套規劃”的現象和中國人的傳統觀念有關,“我們歷代王朝從來都是推倒舊的,重建新的,這種‘新的就是好的’價值觀一直影響到今天。所以每一屆領導上任時,往往認為‘除舊布新’才是對的!
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有關負責人表示,“許多建筑并不是因為質量問題而拆除,問題出在不理性、不科學、難以持續的城市規劃上!币巹澥浅鞘薪ㄔO的龍頭,城市的建設和發展必須以科學的規劃來引領……[全文]
城市建設豈能隨意想拆就拆?
記得西方的政治家有句名言:有時候,寧可什么也不做,也比做一個愚蠢的決定和行動好。胡錦濤總書記在去年底的政治局會議上分析今年的經濟工作時強調,“要防止亂鋪攤子和盲目重復建設”。要不要建,要不要拆,聽取領導意見的同時,不妨也聽聽群眾的聲音。
政府機構包辦整個項目的立項、拍板、上馬、甚至是幾千萬損失的推倒重建。卻沒有外部力量的介入,沒有民間力量的監督。普通人家建設一個房屋尚需十幾年的籌劃準備,而一些地方政府卻如同搭積木一般,想建就建,看著不喜歡了,就拆了重新搭。
在建與不建,拆與不拆的過程中,我們絲毫沒有見到群眾的影子……[全文]
我國短命建筑政績工程是禍首
按理說,隨著科技水平的不斷提高,我國的建筑工程質量也應日漸提升,短命建筑現象理應杜絕,但事實正相反。我國的短命建筑非但沒逐漸消失,反而日益增加,這讓研究了一輩子建筑質量與建筑壽命的朱老非常憤懣,卻又無可奈何。
對于短命建筑現象,很多學者通常把此類現象歸納為“四說”:“質量說”、“規劃說”、“政績說”、“暴利說”。朱老認為“政績說”更值得關注。
“這都是政績工程給害的!國家有關部門應該出臺相應規定,對一味追求政績工程的政府高官予以嚴懲,不然短命建筑就不會根絕!薄[全文]
僅百分之8民眾滿意城市規劃
由于規劃與設計問題,江西南昌一個使用不到13年的四星級大酒店,在“浪費公眾財富”的質疑聲中,被爆破成約4萬噸的廢墟。
據了解,在一些發達國家,大型建筑的使用壽命一般都超過50年,而我國“短命”建筑不在少數:2007年,沈陽五里河體育場才用18年就完了;今年,福建一所投資1500萬元的小學,只有2年就面臨被拆遷的命運。
是什么造成如此多的“短命”建筑?我們的城市規劃出了什么問題?有媒體進行的調查結果顯示,對4916人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,85.8℅ 的人表示自己所在城市有過“短命”建筑。對于自己所在城市的城市規劃,50.1%的人表示不滿意,41.8%的人表示“一般”,僅8.0℅ 的人表示滿意。
在北京工作的于波前不久回家鄉過年,她最大的感觸就是過去一年家鄉變化太大了,“很多地方都在拆建,聽說在爭建全國衛生城市和園林城市……[全文]
綠色建筑應走系統化之路
目前,中國已是世界上年新建建筑量最大的國家,每年有20億平方米新建建筑。然而,在這片造樓的熱土上,“短命建筑”層出不窮,拆四星蓋五星,未完工又推平!安鹨淮蝿撛炝薌DP,再蓋一次又創造了GDP”,在這種錯誤政績觀的引導下,大量“青壯年”建筑上演著一場場非正!八劳觥钡谋瘎。
據權威資料顯示,我國建筑的平均“壽命”只有25年~30年。
業內專家指出,“短命建筑”與建設“節約型社會”的精神嚴重相悖,更與科學發展觀嚴重脫節。其后果不止是造成社會資源的巨大浪費。在城市中,人們一味地拆舊建新,不僅割裂了城市歷史文脈,而且使城市風貌遭到嚴重破壞。
在重復建設的過程中,我國創造了兩項世界第一:一項第一是消耗了全球最多的水泥和鋼材;另一項第一是生產出全球最多的建筑垃圾——每年高達4億噸。我國建筑垃圾數量已占到垃圾總量的30%~40%。
有一篇文章曾指出,中國可能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建筑浪費國。短命建筑給我們帶來了多重問題,隨著節能減排這一政策的不斷深化,城市樓宇綠色更新改造成為建筑專家當前最為關注……[全文]